好教师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免费教育资源综合门户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学科吧 | 登陆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好教师资源网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剖析从众》说课稿(精品比赛)

日期:2013-12-14 来源: 作者: 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剖析从众》。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剖析从众》是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课第一框的内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盛,模仿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这一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同时《剖析从众》不仅为第七课《偶像与自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追星作铺垫,也为下一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从道德心理的分析过渡到法律层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整册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从众的含义,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了逐层推进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
    教学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确立依据:根据初中生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一认知特点,再及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现状,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众,克服盲目从众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本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法:在学习从众现象的含义及表现这一知识点时,我设置了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其积极主动学习,为重点内容从众的是与非的学习做准备。
2、活动探究法: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他们对从众的认识往往模糊、肤浅、浮于表面,特别是对从众的两重性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易导致生活中的盲目从众。故教学中我设置了学生自己参与活动来突破这一难点。
3、讨论法: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这一方法,启发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合作得出结论。
4、指导阅读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而不是脱离课本的想象式思考。
(二)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实现学生的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记忆和笔记方法外,还特别突出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探究性学习:在突破重难点时,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再结合教材事例和典型的实事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升华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在事例分析与情景教学中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集思广益来最终达到目的,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具:一个苹果;多媒体展示:苏格拉底的画像)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课堂,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做一个小测试。(嗅苹果实验引出本课主题---从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穿越时空的神秘测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好奇心,使他们以最佳状态进入后面的学习。
(二)引导学习,分层推进,解决学习目标
1、从众现象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1)导入中已经引出来了从众现象,紧扣主题,启发提问到底什么是从众现象?我们身边都有那些从众现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52--54页的内容,完成两个学习目标A、从众现象的含义及表现形式;B、说说我们身边的从众现象;学生发言老师点拨评价,并指导勾画知识点。
2)多媒体显示麦当劳排队、进餐场景;非主流图片;经典拍照手势;进一步强化生活中从众现象比比皆是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自觉的从众行为。从而意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2、从众的是与非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着重讲解。设问承上引入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从众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是否随时都可加入从众的大军?
1)指导学生阅读55--57页内容,对从众的两重性有整体把握,有利于知识点的系统性掌握。
2)多媒体展示甘肃舟曲救灾图片,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学生纷纷捐资捐物的实事新闻。引导学生分析特定的从众行为在生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求学生结合书本,概括总结从众的积极作用。适时引导情感升华,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关心集体,热爱国家。(这部分知识略讲,点到即可)
3)从众的消极作用或盲目从众的危害,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的落脚点。A、我将用三个事例层层推进,逐一深化盲目从众的危害。课件播放视频(上面到底是什么)---从众闹笑话;课件呈现福尔顿事例----从众失荣誉;课件呈现毛虫实验---从众丢性命。组织学生讨论,点拨找出三个事例的共同点:盲目从众。得出盲目从众的第一个危害:弱化自我意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B、(由学生举例:班级成绩与荣誉的取得)联系个人与集体关系,个人发展受到阻碍,也会影响到集体事业的发展。盲目从众危害二;
C、视频播放(中学生犯罪案例):更为严重的危害,盲目从众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自主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及时引导,远离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设计意图】在充分利用教材事例基础上,插入两段视频,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而适时的情感引导升华充分体现初中政治德育功能。
四、课堂小节
以回顾知识的形式呈现板书设计,在复习中突出重难点,学生对照整理笔记。同时为下一节知识作铺垫。(如何才能避免盲目从众呢?后面的内容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1.从众现象的含义:大家怎么认为,我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
                                                                 我就怎么做。
    
 
 
                                                          
                                                                       1.心理从众
 
剖析从众             2.从众现象的表现          
 
2.行为从众
                                                                                                 1)有助于完成群体                                                       从众的积极作用      2)有助于增强个体                                                                                                        安全感和自信心
                                                                                                  3)有助于学习他人经验,扩大视野
3.从众的两重性
                                                                       
                                                                  1)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从众的消极作用    2阻碍个人发展,影响集体事业
                                                                  3)青少年违法犯罪从盲目从众开始  
 
 
                                                                    
 
 
                                                                                                   
 
查看该资源的网友还浏览了:
最新添加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赣ICP备09013534号-3 
Copyright © 2011-2012 www.hjsz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