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免费教育资源综合门户网站 1欢迎您的光临!                             热点新闻 | 登陆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好教师资源网

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

.
文件类型: RAR/ZIP/DOC/PPT/SWF
文件大小:226.00 KB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资源作者:文件内附
资源整理:好教师资源网
更新时间:2016-05-23
授权方式:共享资源
课件等级
受观注度
解压密码:www.xueke8.com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评论 加入收藏 错误报告 
资源简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下图1、图2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D.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
  答案D
  2.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
  B.甲、乙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C.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而乙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说明甲中的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A项错误,D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错误。学科网
  3.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答案D
  4.欲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某生物育种小组用基因型为Dd的玉米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育种试验,第一种育种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第二种育种方法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B.上述两种育种过程中,子代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
  C.通过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相等
  D.第一种育种方法比第二种育种方法的育种效率更高
  答案D
  解析题中涉及一对等位基因,遵循的原理是基因分离定律;两种育种过程都会淘汰隐性个体,因此隐性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显性基因频率逐渐上升;第一种育种方法中,F1中淘汰隐性个体后,DD占1/3,Dd占2/3,自交后F2中Dd占2/3×1/2=1/3,DD占1/3+2/3×1/4=1/2,淘汰dd,Dd占2/5,第二种育种方法中,F1中淘汰隐性个体后,DD占1/3,Dd占2/3,随机交配,F2中Dd占2/3×1/3×2=4/9,DD占2/3×2/3=4/9,淘汰dd,Dd占1/2;第一种育种方法显性纯合子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第二种育种方法,因此更有效。
  5.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答案C
  6.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要研究某城市兔唇的发病概率,则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病
  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答案C
  解析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A项正确;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该遗传病,B项正确;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项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妊娠期一些外界因素导致胎儿患病,D项正确,故选C。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生存斗争、种间互助等,A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通过对个体的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项正确;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说明发生了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
  8.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
  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
  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自由交配
  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
  答案C
  9.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的
  答案A
  解析DNA分子中含有非基因序列,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若发生在非基因序列,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重组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三倍体西瓜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但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形成多肽,然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的,D错误。学科网
  10.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D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而与环境无关
  D.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不对基因进行选择,因此不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A项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环境对表现型进行选择,因此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相选择,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项正确。
  12.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常染色体的XBXB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13.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C.⑤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答案C
  解析图中②过程中可用花药离体培养,再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AA的个体,A错误;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均可导致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⑤的亲本中,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不是同一物种,C正确;⑥过程为基因工程导入抗虫基因,获得的仍是三倍体,D错误。
  14.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答案A
  15.人类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有24对染色体。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上独立的演化道路。下列关于人类与黑猩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完全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
  B.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可能在约500~600万年前出现生殖隔离
  C.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一定是因地理隔离而导致的生殖隔离
  D.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向独立的演化道路,推测二者可能在500~600万年前产生生殖隔离;从题干信息无法推测黑猩猩祖先与人类祖先的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导致的;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在进化的过程中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学科网
  16.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
  (2)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遗传病。父、母方第15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在神经组织中UBE3A基因表达才会被抑制,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__性。
  ②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
  患者…TCAAGCAACGGAAA…
  正常人…TCAAGCAGCGGAAA…
  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
  (3)人类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相互易位(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某痴呆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后代早期流产。
  Ⅲ-3已出生且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含有A+、B-易位染色体)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成年人发病概率显著增加(2)①选择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3)1/3
  17.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
  (1)图中亲本中黑颖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F1测交后代中黄颖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占F2黑颖燕麦的比例为________。
  (3)现有两包标签遗失的黄颖燕麦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基因型的黑颖(BBYY)燕麦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种子长成植株后,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答案(1)BByybbyy(2)1/41/3(3)实验步骤:①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②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结果预测:①全为黄颖②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
  解析(1)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说明F1黑颖的基因型为BbYy,同时说明白颖的基因型只能为bbyy、黄颖的基因型为bbYY或bbYy。根据F1黑颖的基因型为BbYy,可知两亲本黑颖、黄颖的基因型分别为BByy、bbYY。(2)F1测交即BbYy×bbyy,后代的基因型为BbYy、Bbyy、bbYy、bbyy,比例为1∶1∶1∶1,其中bbYy为黄颖,占1/4。F2黑颖的基因型有6种:BBYY(1/12)、BBYy(2/12)、BbYY(2/12)、BbYy(4/12)、BByy(1/12)、Bbyy(2/12),其中基因型为BBYY(1/12)、BBYy(2/12)、BByy(1/12)的个体自交,后代都是黑颖,它们占F2黑颖的比例为1/3。(3)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为bbYY或bbYy,要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可以让该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其中bbYY的植株自交,后代全为黄颖,bbYy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颖(bbY_)∶白颖(bbyy)=3∶1。
  18.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请分析回答:
  (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________次复制。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________(填“单倍体”或“二倍体”)。
  (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图)。
  [来源:Z.xx.k.Com]
  ①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
  ②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________杂交,根据________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
  答案(1)两单倍体(2)a、ca、b、c(3)①精氨酸②野生型菌株基因分离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
  温馨小贴士:您可以访问好教师资源网www.hjszy.com,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下载地址

下载该资源的还下载了:
下载说明
  •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
  •  小时内删除,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 ☉本站部分课件为网上搜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 最新添加
    点击排行
    1234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赣ICP备09013534号-3 
    Copyright © 2011-2012 www.hjs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