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免费教育资源综合门户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学科吧 | 登陆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好教师资源网

2016最新中考模试题分类:现代文阅读

日期:2016-06-08 来源: 作者: 阅读: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杨绛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是创造,听话是批评。说话目的在表现,听话目的在了解与欣赏。
  听话包括三步:听、了解与欣赏。听话不像阅读能自由选择。话不投机,不能把对方两片嘴唇当作书面一般啪的合上,把书推开了事。我们可以“听而不闻”,或者“不听不闻”更妥当些。当然,听话而要逞自己的脾气,又要不得罪人,需要很高的艺术。可是我们如要把自己磨揉得海绵一般,能尽量收受,就需要更高的修养。因为听话的时候,咱们的自我往往像接在盒子里的弹簧人儿,忽然会“哇”的探出头来叫一声“我受不了你”。要把它制服,只怕千锤百炼也是徒然。除非听话的目的不为了解与欣赏,而另有作用。
  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吹牛拍马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并非柴米油盐类的日用必需品。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
  谁都知道艺术品的真实并不指符合实事。亚里士多德早说过:诗的真实不是史实。而最普遍的创造是说话。不过我们看戏听故事或赏鉴其他艺术品,只求“诗的真实”。虽然明知是假,甘愿信以为真。听话的时候恰恰相反:“诗的真实”不能满足我们,我们渴要知道的是事实。这种心情,可叫做“宁可不信”。同时我们总借用亚里士多德“必然与可能”的原则来推定事实真相。举几个简单的例。假如一位女士叹恨着说:“唉,我这一头头发真麻烦,恨不得天生是秃子。”谁信以为真呢!依照“可能与必然”,推知她一定自知有一头好头发。假如一个人当面称谀,那更需违反心愿,宁可不信。他当然在尽交际的责任,说对方期待的话;很可能他看透了你意中的自己。
  听话而如此逐句细解,真要做到“水至清则无鱼”了。我们很不必过分精明。虽然人人说话,能说话的人和其他艺术家一般罕有。辞令巧妙,只使我们钦慕“作者”的艺术,而拙劣的言词,却使我们喜爱了“作者”自己。
  说话的艺术愈高,愈增强我们的“宁可不信”,使我们怀疑,甚至恐惧。笨拙的话,像亚当夏娃遮掩下身的几片树叶,只表示他们的自惭形秽,愿在天使面前掩饰丑陋。譬如逢到蛤蟆般渺小的人,把自己吹得牛一般大,我们不免同情怜悯,希望他天生就有牛一般大,免得他如此费力。逢到笨拙的谄媚,至少可以知道,他在表示要好。老实的骂人,往往只为表示自己如何贤德,并无多少恶意。一个人行为高尚,品性伟大,能使人敬慕,而他的弱点偏得人爱。我们钦佩羡慕巧妙的言辞,而言词笨拙的人,却获得我们的同情和喜爱。大概说话究竟是凡人的艺术,而说话的人是上帝的创造。
  (选自杨绛著《杂忆与杂写(增订本)》,文字有删节)
  19.为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3分)
  答:
  20.在年级举办的主题为“会说话重要还是倾听重要”的辩论会上,正方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材料,请你运用文中的相关文字,为反方辩手提供帮助。(4分)
  正方 反方
  观点:说话的艺术越高,就越能打动听众的心,获得认可。
  材料:邹忌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为喻成功劝服齐王纳谏。 观点:
  材料:
  2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听人说话了,过后自己却多数回忆不起来。请结合本文内容,为改善这种状况提三条建议。(3分)
  答:
  答案:
  19.示例:标题:听话的艺术(谈听话/说话与听话的艺术)。理由(以标题“听话的艺术”为例):文章先提醒人们听话需要很高的修养,然后建议效仿陶渊明,懂得大意即可,最后交代普通人听话的信与不信和说话的艺术成反比,回应开头“听话也有艺术”句。
  评分:共3分。其中,标题1分,理由2分,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谈。
  20.示例:反方观点:倾听重要。材料:文中女士叹恨头发麻烦,恨不得天生是秃子。她这话的意思不是真的希望自己是秃子,而是说她自知有一头好发。
  评分:共4分。观点和材料各2分。
  21.示例:①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②听的时候把握真谛,比如要点。③不能较真。
  评分:共3分。三条建议,每条建议1分。
  【2016西城一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共9分)
  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①“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现场体验者吃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被称之为“董姐”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业平添了几分底气。
  ②当不少中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中国怎么造不出让市场倾心的家电产品?”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有可能赢得市场。而产品质量的比拼,说到底是人的比拼,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里所说的“工匠精神”就代表着这样一种精神与文化。
  ③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来只琢磨一件事——怎样用砂子来铸造好导弹的舱体,这个普通工人解决了专家教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制造的产品先后四次出现在共和国的阅兵庆典上;中国商用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人称“航空手艺人”,在35年时间里,他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是技艺,是对完美的追求。”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中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
  ④除了求精的耐心坚守,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勇于创新的内涵。求精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重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生产出的产品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⑤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我们的企业生产技术粗糙,产品质量低下,一味模仿,缺乏创新,最终只有靠低廉的价格去争取市场,结果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看来,培养工匠精神正是当下我们企业急需关注的课题。
  ⑥当然,我们的企业打造国产优质品牌仅靠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起码还要学会营销。像“董姐饭局”这样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品牌推广和品质宣传,会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更快、更广泛地被消费者认可,这种营销头脑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有益补充。
  ⑦大国匠心,是一种打造品牌的耐心,更是一种走向卓越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是中国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在未来“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选自201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李洪兴的文章,有删改)
  21.本文为什么要从“董姐饭局”说起?(3分)
  答:
  22.简要分析一下本文③④⑤段是如何议论“工匠精神”的。(3分)
  答:
  23.“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工匠,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读过本文,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工匠精神”给你带来的启示。(3分)
  答:
  答案:
  21.答案示例:从“董姐饭局”这一新闻事件说起,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出下文对于工匠精神及营销头脑的议论。
  评分标准:共3分。激发兴趣,1分;引出工匠精神,1分;引出营销头脑,1分。
  22.答案示例:首先,举“大国工匠”事例,论述工匠精神中具有求精的耐心坚守的品质(或“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接着,论述工匠精神还包括创新的内涵,指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最后,举长期粗放型生产的反例,论述培养工匠精神是当下我们企业急需关注的课题。
  评分标准:共3分。每段分析具体正确,1分。
  23.答案示例一:“工匠精神”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小A,他在学习文言文时,总是一丝不苟地查《古汉语词典》,弄懂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正因如此,他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也能轻而易举地读懂。可见,对待学习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示例二:“工匠精神”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一个企业要想成功,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还要能不断地创新超越。比如同仁堂药厂,在药品工艺上一丝不苟,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三百年来受人推崇;近些年,它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开发新的技术,使老字号以新面貌赢得当代顾客的青睐。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加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让同仁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牌企业。
  答案示例三:“工匠精神”给我带来的启示是:要想求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耐心,能坚守。我曾读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其中描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可见他多么能耐心坚守。闻先生通过十多年艰辛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唐诗杂论》等著作,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正是这种耐心坚守的“工匠精神”让闻一多先生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评分标准:共3分。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2分。
  【2016海淀一模】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0题。(8分)
  ①《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一个人独自苦学,没有学友之间的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来自两千年前《礼记》的这句话愈发彰显出它的警示意义。
  ②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有利于学业上的共同进步,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理论特别认可这一点。《周易》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可使双方受益。孔子强调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充分肯定了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的益处。
  ③缺乏朋友间的交流研习,常常会使我们受困于个人的思维局限,难有成就。歌德曾说过:“我们要从前辈和同辈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就算是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天赋出众,却最终建树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他们在学习研究中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以致视野狭窄、思路阻塞,纵使天资过人,最终也难成大器。
  ④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学习与交流。清政府封闭固守,限制对外的交通、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制约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秉承着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交流,从“文革”后期百废待举的落后局面,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开放交流则进步,封闭禁锢则落后的道理。
  ⑤不断学习和交流也是文明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鲜卑文明的融入,让大唐精神增添了一分豪迈风采;波斯文化的吸收,让中国瓷器多了青花蓝白色调的优雅。中华文明正是因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历经五千年仍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唐宋中国,提升了日本文明;印度佛教,走进了中国文化……文明形态正如江河,百川交汇才能浩瀚成海,拒绝新流只能成为死水一潭。
  ⑥无论个人、国家还是社会,要发展便不可“独学”,只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同学窗下,善于学习的人不拒绝任何友人;同行路上,善于交流的国家不拒绝任何友邦。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见贤思齐、广交益友,在互相借鉴和学习中携手并肩,才能共同创造时代的辉煌。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9.阅读第⑤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文明发展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交流的。(4分)
  答:
  20.阅读第②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现实意义。(2分)
  答:
  答案:
  18.无论个人、国家还是社会,只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进步。
  (共2分)
  19.示例:首先提出“不断学习和交流也是文明发展的需要”的观点;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文明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然后以鲜卑文明、波斯文化融入为例,以唐宋文明提升日本文明、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化为例,论述了学习交流对中华文明、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最后将文明形态比作江河,形象地论述了学习和交流的意义。
  (共4分。共4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第②③段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是朋友间的交流研习有利于学业上的共同进步。在初三复习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同学间的切磋琢磨,相互学习,交流借鉴,一定能够取得学业上的共同提高。
  (共2分。理解正确,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
  【2016朝阳一模】
  (三)阅读《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完成第22-25题。(共10分)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①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便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②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浮躁,会让人丧失定力,随波逐流;会让人心急如火,投机取巧;会让人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商者盼望,为艺者盼望,为学者盼望。浮躁之风盛行,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人们整日忙碌赶场子,跟风起哄,看似日理万机,到头来却因为“用心躁”而难成大事。
  ③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
  ④《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意思是说,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轻率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⑤“”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
  ⑥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22.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3.在第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举成名一步到位一夜暴富
  B.一步到位一夜暴富一举成名
  C.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一步到位
  D.一步到位一举成名一夜暴富
  24.将下面诗句填入第⑤段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25.面对浮躁的社会风气,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明理由。(4分)
  答:
  答案:
  22.答案: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要保持心灵的宁静)(2分)
  23.答案:C(2分)
  24.答案:C(2分)
  25.答案:略
  (共4分。观点2分)
  【2016丰台一模】
  (三)阅读《从短到长》,完成第19-20题。(5分)
  从短到长
  ①俗话说,“取长补短”。而我曾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前进一步”把短变成了长,不是“取长补短”。由此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长。
  ②短,激斗志。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从小就有成为演说家的梦想,但是他小时候却离一名演说家的才情相距甚远。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儿当演说家的天赋。这样的生命之“短”,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决心,于是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头练习发音,面对呼啸的海风吟诗锻炼气息,肩头上方悬挂两柄剑改掉耸肩的毛病。德摩斯梯尼直面自己生理上致命的“短”,并发奋努力克服其“短”,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③短,激志气。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司马迁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谓人生“短”之极致。可也正是这个“短”,激发了司马迁写照耀尘寰的《史记》的志气。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气馁,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他们都是在生命之“短”中,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发愤”之后才有“为作”也。司马迁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激发自己志气的凭借,忍辱负重,成就了史家大业。
  ④短,激才情。史铁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失去了双腿,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失去了远足的快乐、奔跑的快感。人生之“短”折磨着史铁生,但是,正是史铁生生命中的“短”,才让他的思想沉入了生命的最深处,让富有魔力的文字和他的灵魂契合,正是史铁生命运中的“短”,才使他焕发出迷人的才情,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⑤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谓“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谁也不想让国家的动乱来换诗歌的辉煌,谁也不想让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来成就后半生的富贵荣华,而现实的残酷也是一种真理,正是这些“命运苦短”才激发了这些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阳光。
  ⑥总之,短是长的一条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相信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短”,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将生命的“短”变为生命中的“长”。
  (取材于刘德福《从短到长》)
  19.解说文章题目中“短”的含义。(2分)
  答:          
  20.读完此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变短为长?(3分)
  答:          
  答案:
  19.(2分)参考答案示例:“短”指缺陷、痛苦或生活磨难。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20.(3分)参考答案示例:正视使自己陷入困境的“短”;发奋努力克服自己的“短”,使之成为“长”;不消沉不气馁发挥自己的“长”,发奋努力地创造自己的“长”,用“长”来弥补不能够改变的“短”。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2016石景山一模】
  (三)阅读《信赖:阅读的要素》,完成第17-19题。(共8分)
  信赖:阅读的要素
  王安忆
  ①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将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则是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将寂寞又空虚。
  ②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于阅读,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期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那种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信赖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我们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豁达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③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诚挚并善解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地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了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17.作者认为,在人生不同时期的阅读中,“信赖”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答:
  18.下列名言与第③段中“良性循环”所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C.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D.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19.结合本文和你读过的经典名著,说说你建立“阅读信赖”的心得。(3分)
  答:
  答案:
  17.①少年时的“信赖”指把书本当作老师(满怀情感地接受);②中年时的“信赖”指把书本当作朋友(去芜存精);③晚年的“信赖”指自己和书本融为一体(诚挚并善解地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
  评分:3分。每个要点1分。
  18.D
  评分:2分。
  19.示例一:阅读《繁星》《春水》,那一首首哲理小诗就像循循善诱的老师,教会我爱自然,爱亲人。有了爱的信仰,便觉得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光明和快乐的日子。
  示例二:小学时候读《水浒》,里面的英雄让我崇拜,从此有了当英雄的梦想。随着年龄增长,再读《水浒》,又发现作者只是将英雄定义为江湖义气,这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在去芜存精的过程中,我又重新树立了英雄的标准——疾恶如仇,伸张正义。
  评分:3分。结合本文1分,结合阅读积累1分,分析1分。
  【2016通州一模】
  (三)阅读《画说》,完成19—21题。(共10分)
  画说
  张大千
  ①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绝对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世上所谓神童,大概到了成年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只因大家一捧加之父母一宠,便忘乎其形,自以为了不起,从此再不用功。不进则退,乃是自然趋势,你叫他如何得成功呢?
  ②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思想。何以如此?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间,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正是古人所谓遗貌取神,又等于说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这可引证赞王摩诘的两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怎样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只要用你的灵感与思想,不变更原理而得其神态,画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这就算艺术了。
  ③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再次才到写意。不论画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总要了解理、情、态三事。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不论今古,眼观手临,切忌偏爱。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但每人笔触天生有不同的地方,故不可专学一人,又不可单就自己的笔路去追求,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老师教学生也应当如此,告诉他绘画的方法,由他自去追讨,不可叫他固守师法。然后立意创作,这样才可以成为独立的画家。所以唐宋人所传的作品,不要题款,给人一看就可知道这是某人的作品。
  ④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获,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
  19.阅读第②段内容,在谈到绘画要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③段内容,简述作者阐释“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再次才到写意”的过程。(4分)
  答:
  21.阅读下面材料,任意选取其中一个,说一说与文章某一观点的联系。(4分)
  【链接一】
  在一次与徐悲鸿、齐白石的聚会中,张大千应邀画虾。齐白石轻声说道:“大千先生,虾身只有六节哟!不论大小,其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
  张大千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刚才画得忘情,只顾追求美了,而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虾身的节数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回到旅馆,张大千立即请人买来活虾,倒在盆中仔细观察,并亲手将虾捉起来详细数节,果然是不论大小,虾身通通只有六节。
  【链接二】
  据说,宋代金溪有一位叫方仲永的人。五岁时即能写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人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到十二三岁时,听说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完全如同常人了。
  答案:
  19.答案示例: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用你的灵感与思想,不变更原理而得其神态)(2分)
  20.答案示例:首先从画画要理、情、态三事入手,(1分)提出先要着手临摹,切忌偏爱。接着用人各有所长进一步阐释,强调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1分)接着以老师教学生为例,不可叫他固守师法,最后才可以立意创作,成为独立的画家。(1分)最后,以唐宋人所传的作品,不要题款自成风格进一步阐释独立画家的意义。(1分)(共4分,条理不清减1分)
  21.提示:选取的材料能够阐释观点1分,阐释二者联系的过程2分,条理清楚1分。(共4分)
  【2016顺义一模】
  (三)阅读《儒雅之风》,完成第17-19题。(共10分)
  ①儒雅,谓风度温文尔雅,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也指学问渊博。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对人学识和气度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7.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你认为本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8.作者是如何阐释“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对人学识和气度最高赞赏”的。(4分)
  19.结合生活实例,谈谈社会推行“儒雅之风”的重要性。(3分)
  答案:
  17.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作者告诉我们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评分:共3分,现象1分,观点2分。
  18.作者从读书人,军旅战将,学识不凡的老板,儒雅的演员四个角度举例,让读者认识到各个领域有丰富的学识的人都被世人尊为“儒雅”,用“儒”给了他们最高称谓。儒学、儒将、儒商、儒伶。
  评分:共4分,能看出角度2分,思路清晰表述2分。
  19.略。实例及理解正确即可。
  评分:结合实例1分,重要2分。
  【2016怀柔一模】
  ①有一个年轻人,没考上好大学,在家找不到工作,来北京,找了份待遇很低的临时
  工作,但很快又被辞退了,于是,他每天去图书馆读书,后来连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朋友告诫他说:“别读了,先养活自己吧,现在的你自立比读书更紧迫。”
  ②因为读书带来回报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做好三五年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准备。
  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读书,因为小的时候可以许多年不考虑回报。一旦错过那个黄金阶段,就应当意识到,当务之急是承担责任。这时候再把脑袋缩到书堆里,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愿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许读小说当时会觉得很开心,但看完了,智识上却不会有任何增进,那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只能算是消遣。
  ③有人会问,那读名著呢?当然,读名著固然是好的,但它对于一个人能力的增益
  要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否则,就和读消遣小说没什么区别。读书会伪造出一种假象,让你以为自己非常勤奋,但其实你不过是借此逃避自己最应当面对的问题,为自己的不求上进开脱。
  ④孔子曾告诉我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要把“孝悌信仁”做好以后,才
  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试想,如果你连父母都不能养活,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悌?如果你连自己吃饭都要找人借钱,借了还不上,怎么能算信、仁?
  ⑤相反,如果能做到自立,尽到自己的责任,就算你没读过多少书,一样也会有学问。
  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⑥为什么自立那么重要?因为今天我们的这个社会和过去的社会不一样。那时候,种的地够自己吃的,闲了读书,就觉得挺好。但前提也是要先自立,做到能养活自己。陶渊明那么爱读书,还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⑦孔子说:。如果你连生活都不能自立,那你的学问能让你自己信服吗?如果能,那么你就是君子。因为唯有君子,才有本事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依然对自己的学问有信心。
  ⑧但几乎可以断言,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信心。连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子路,在孔子绝粮的时候,都要对他丧失信心了。让自己生起信心还不够,也要让别人生起信心,有这个本事,才重,才威,学问才固。
  ⑨对于富足的人,孔子很赞成他们多读书,他说“富而好礼”是非常好的事。但孔子一定不赞成连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立的人能从读书中得到大道理,因为自立永远比读书更紧迫。
  19.读完本文,请你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答:
  20.结合④——⑥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3分)
  答:
  21.结合文章内容,请选择最适合填在第⑦段横线处的语句。(2分)
  A.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B.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答:
  答案:
  19.(2分)自立比读书更紧迫
  20.(3分)首先阐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内涵;接着引用子夏的话进一步阐述做到了“孝悌信仁”,即使没有学习,也称得上有学问了;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强调任何时候自立都很重要。(每点1分)
  21.(2分)C
  【2016平谷一模】
  (三)阅读《把“冷板凳”坐热》,完成第18-20题。(共9分)
  把“冷板凳”坐热
  徐文秀
  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84岁的屠呦呦身着紫色长套裙出席领奖。那一刻,她是最美的人。多年间,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这样一种把“冷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②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许多人眼里,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份,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可是,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能翻开生命的新篇、打开事业的新局。【甲】田德望历经18年翻译世界文学名著《神曲》,所付出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原文仅7万字的《地狱篇》,他标注了16万字的注释,《炼狱篇》的注释更是多达34万字。没有这一番沉寂和呕心沥血,怎有如此成就?
  ③然而,又有多少人甘愿坐冷板凳,遑论把冷板凳坐热?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不愿、不屑坐,不甘、不敢坐,不会、不善坐冷板凳的人,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④不去追名逐利是一种本事。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乙】“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大方向、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⑤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一以贯之、一干到底。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奋,才有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经典之作。【丙】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来敲门。
  ⑥庄子曾说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①是只准备三餐,还是“宿舂粮”,抑或是“三月聚粮”,所达致的结果迥然不同。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注】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1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中“冷”和“热”的含义。(2分)
  19.阅读全文,想一想下面这则材料填入文中【甲】【乙】【丙】的哪一处最为恰当?并说明理由。(4分)
  【材料】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源自他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
  20.阅读第⑥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的现实意义。(3分)
  答案:
  18.答案示例:“冷”指的是默默无闻、冷落埋没、寂寞冷清、淡泊清苦;“热”指的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共2分。“冷”和“热”各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答案:【乙】处最恰当
  答案示例:因为第④段阐述了要想把“冷板凳”坐热,需要具备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材料中袁隆平作为院士却甘于平凡,“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看出他的“超脱的心态”;这种行为源自“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可见其“开阔的胸襟”;而且他“一年到头”几十年坚持如此,正是“沉稳的定力”的体现。因此,这则材料填入【乙】处最恰当。
  (共4分。选择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答案示例:“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的意思是“到千里外的人,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是坚守与勤奋的结合。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适千里”,即在人生中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就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例如,我们如果想要实现人生的目标,仅仅靠着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每一件事。
  (共3分。意思、现实意义、举例各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16门头沟一模】
  (三)阅读《多一些“高贵的低头”》,完成第20—22题。(共9分)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②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③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倒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④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⑤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于是引起了这位空姐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仪容,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有删改)
  20.文章作者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2分)
  答:
  21.请简述第5段的论述思路。(3分)
  答:
  22.沉迷手机除了本文列举的影响学业、事业的情况外,请你再具体说说还有哪些不利影响。手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怎样正确使用它才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4分)
  答:
  答案:
  20.(2分)提倡:多一些“高贵的低头”(或人们应当多读书)。(1分)反对:做“低头族”(或沉迷手机)(1分)。
  21.(3分)举出客机的空姐观察到的一个现象(1分),并引发她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思考(1分),最后作者号召大家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愉悦,并阐明这样做的好处。成为高雅的君子,“诗意地栖居”(或重申中心论点意思接近即可),(1分)。
  22.(共4分)不利影响2分。答案示例:春节期间,在亲人团聚的时刻,大家本应当有说有笑,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但是人们都在低头着手机,有的沉迷在游戏中,有的陶醉在视频中,有的专注在微信中,亲人间少了沟通和交流,淡化了亲情。(或者身体健康,交通安全等方面)
  正确使用2分。示例:阅读名著(看讲座视频,查阅学习资料等)。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2016房山一模】
  ㈢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10分) 
  ①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迁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
  18.请从下面选择一个题目作为选文的标题,并简要解释你选择的因由。(4分)
  A.非凡皆自“愚处”起B.愚拙与巧力
  答:  
  19.作者为什么要写第⑤段的内容?请说出你的看法。(3分)
  答:
  20.作者在第⑥段说“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请简述你自己在这方面的某一生活体验。(3分)
  答:
  答案:
  18.选择A。
  理由示例:作者开头引用画家用4年时间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的例子和“入门先站三年桩”的习武名言,都揭示了从愚处做起的重要性。/而后面所举的曾国藩学习、于敏院士埋头研究氢弹28年以及屠呦呦整理药房和筛选样本的例子也都在说明古往今来各个领域名家大师是靠守愚尚拙成功的。/这些主要内容与“非凡皆自‘愚处’起”是一致的。
  评分:本题4分。选择2分;因由2分。(选择B给1分,因由1分。)
  19.由提倡从“愚处”做起,谈到如何使用“巧力”,是进行辩证审视,这样使文章不致偏激,有亲和力,能令人信服。
  评分:本题3分。明确辩证思考2分;效果1分。
  20.略。评分:本题3分。要点:有对观点句的基本理解与认同,1分;有自己的相关体验2分。
  【2016燕山毕业】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①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因此,珍惜这个独特的自我,把它实现出来,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②世上有非凡之人,也有平庸之辈。这个区别的形成即使有天赋的因素,仍不可推卸后天的责任。一个人不论天赋高低,只要能够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并勇于承担起对它的责任,就都可以活得不平庸。然而,这个责任是极其沉重的,自我的独特性上系着一副劳苦和重任的锁链,戴上这副锁链,生命就丧失了一个人在年轻时对它梦想的几乎一切,包括快乐、安全、轻松、名声等等,孤独的命运便是周围人们给他的赠礼。所以,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宁可随大流、混日子,最后成为平庸之辈。
  ③非凡之人为什么甘愿戴这副锁链呢?仅仅因为天赋高就愿意了吗?当然不是。尼采说:“伟人像所有小人物一样清楚,如果他循规蹈矩,得过且过,并且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他就能够生活得多么轻松,供他舒展身子的床铺会有多么柔软。”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偏要折磨自己呢?尼采的回答是,只因为他决不能容忍“人们企图在涉及他本人的事情上欺骗他”,他一定要活得明白,追问“我为何而活着”这样的根本问题,虽则这便意味着活得痛苦。
  ④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首先要有一种觉悟,就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责任只能由你自己来负,任何别人都代替不了。这个责任是你在世上最根本的责任,任何别的责任都要用它来衡量。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的真正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那些妨碍我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习俗和舆论,我们之所以看重它们,是因为看不开。第一个看不开,是患得患失,受制于尘世的利益。第二个看不开,是眼光狭隘,受制于身处的环境。你跳出来看,就会知道,地理的分界,民族的交战,宗教的倡导,这一切都别有原因,都不是你自己,你降生于这个地方、这个民族、这个宗教传统纯属偶然,为何要让这些对你来说偶然的东西——它们其实就是习俗和舆论——来决定你的人生呢?摆脱了这些限制,你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莫大自由,明白一个道理: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
  ⑤动物只知盲目地执著于生命,人不应该这样。如果说整个自然以人为归宿,那么它是想让我们明白:为了使它从动物生活的诅咒中解脱出来,人是必需的;存在在人身上树起了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生命不再是无意义的,而是显现在自身的形而上的意义中了。通过自己的存在来对抗自然的盲目和无意义,来赋予本无意义的自然以一种形而上的意义,这是人的使命,也不妨视为天地生人的目的之所在。否则,人仍是动物,区别仅在于更加有意识地追求动物在盲目的冲动中追求的东西罢了。
  ⑥我们如何能够超越动物式的盲目生存,达到那个意识到和体现出生命的形而上意义的更高的自我呢?单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我们必须被举起——谁是那举起我们的力量呢?是那些真诚的人,那些不复是动物的人,即哲学家、艺术家和圣人。青年人之所以需要人生导师,原因在此。
  (根据周国平作品删改)
  19.本文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2分)
  答:
  20.文中画线的“独特的自我”和“更高的自我”具体所指的是什么?(4分)
  答:
  21.分析第4段的说理过程。(4分)
  答:
  答案:
  19.珍惜独特的自我并把它实现出来,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评分:2分)
  20.“独特的自我”指的是,独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人生;“更高的自我”指的是,超越了动物式的盲目生存,达到了意识到并体现出生命的形而上意义的人生价值。(评分:2分)
  21.开头以设问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成为自己关键在于先要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觉悟。然后分析怎样去负起这种责任,就是要看开那些妨碍成为我们自己的习俗和舆论。在放下了这些包袱以后,再次强调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必要。(评分:每点1分,整体作答的逻辑和表达好追加1分,共4分)
  【2016延庆毕业】
  (三)阅读《知识的责任》,完成21—24题。(共9分)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分)
  建立负责任的思想
  (1)
  知识的责任(2)相互勉励,振兴民族
  社会责任
  23.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2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2分)
  A.面对黑暗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国民,鲁迅弃医从文,在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疾呼,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答案:
  21.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2分
  22.(1)学术责任(2)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每空1分
  23.3分
  不能。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因此受到迫害,与上文“去发表”对应;布鲁诺认可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被处于极刑,与上文“去推进”对应;伽利略继起,发扬光大这种学说,为此入狱,与上文“去扩充”对应,层层递进,逐层论证“担负学术责任,能对这种思想负责”。所以不能调换。
  24.A
  

查看该资源的网友还浏览了:
最新添加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赣ICP备09013534号-3 
Copyright © 2011-2012 www.hjsz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