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免费教育资源综合门户网站 1欢迎您的光临!                             热点新闻 | 登陆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好教师资源网

新教材2014年四川泸州中考化学试卷(有答案)word版

.
文件类型: RAR/ZIP/DOC/PPT/SWF
文件大小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资源作者:文件内附
资源整理:好教师资源网
更新时间:2015-02-08
授权方式:共享资源
课件等级
受观注度
解压密码:www.xueke8.com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评论 加入收藏 错误报告 
资源简介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3?泸州)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不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

  绿色化学。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解题.

  解答:

  解:A、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B、燃煤会生成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燃煤火力发电厂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D、氢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故选B

  点评:

  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2.(2013?泸州)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生理活性消失,出现中毒症状的是(  )

  A.水  B.NaCl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盐酸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

  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考虑本题.

  解答:

  解:蛋白质在受热、遇到重金属盐、甲醛、浓硝酸等物质时容易失去生理活性,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

  故选C.

  点评:

  要熟记常见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的物质.

  3.(2013?泸州)KNO3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2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1+x+(﹣2)×3═0

  x=+5.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4.(2013?泸州)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解答:

  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5.(2013?泸州)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将含有盐酸的废水由酸性调至中性,也就是除去盐酸,利用酸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AgNO3溶液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C、稀醋酸显酸性,加入稀醋酸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D、KNO3溶液显中性,加入KNO3溶液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综上所分析: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排放前加入的试剂能将废水调至中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3?泸州)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1.

  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7.(2013?泸州)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解答:

  解: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则溶液呈酸性,不是碱性,故A错误;

  B、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则溶液一定呈碱性,故B正确;

  C、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C错误;

  D、酚酞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则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液的pH以及指示剂的变色进行.

  8.(2013?泸州)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100mL量筒(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推出需要的仪器.

  解答:

  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

  9.(2013?泸州)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HCl=CuCl2+H2↑  B.BaCl2+2KOH=Ba(OH)2↓+2KCl2  C.Fe+2KNO3=2K+Fe(NO3)2  D.NaOH+HNO3=NaNO3+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判断方程式正误要根据写方程式的步骤去考虑,每一步注意事项,首先考虑该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再考虑具体步骤中哪一项错误.

  解答:

  解:A、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错误;

  B、首先氢氧化钡溶于水,这个反应不能发生,再者氯化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B错误;

  C、此反应不能发生,铁排在钾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钾,故C错误;

  D、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都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0.(2013?泸州)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查出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013?泸州)(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酒城处处飘酒香"现象的原因为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 光合 作用.

  (3)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 .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根据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因为分子都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会向空气中不断运动,人们通过呼吸空气,把酒精分子也吸入鼻孔,刺激人们的嗅觉细胞,便嗅到酒香,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淀粉在酶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它在体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能量的一部分又转化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光合;(3)C6H12O6+6O2=6CO2+6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注重基础.

  12.(2013?泸州)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在这种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该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题意,氢燃料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氢燃料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2H2+O22H2O;化合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13?泸州)已知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供热发生化学反应:H2C2O4CO2↑+CO↑+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CO气体来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点燃 A 处的酒精灯(填装置序号).

  (2)装置B中NaOH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C中所盛的液体是 浓硫酸 .

  (3)D装置玻璃管中观察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4)从E装置出来的尾气要进行处理,是因为尾气中含有 CO .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本题是在原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了制取纯净的一氧化碳的实验,由题中信息,草酸分解后得到的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要预先除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除去水份.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可能一氧化碳过多,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

  解答:

  解:(1)为了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都必须验纯,故应利用生成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应该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

  (2)因为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B装置内是氢氧化钠能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C装置则是干燥一氧化碳的装置,可用浓硫酸来吸收水分.

  (3)装置D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玻璃管中观察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一氧化碳有毒,过程中可能一氧化碳过多,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

  故答案为:(1)A.

  (2)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

  (3)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

  (4)C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炼铁的原理、实验现象、尾气处理以及应用.要注意有毒气体不能随意排放,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的验纯,以及净化气体的方法.

  14.(2013?泸州)(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Fe2O3 .

  (2)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3)将少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Fe2+、Cu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

  解:(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而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可用化学式Fe2O3表示;

  (2)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

  (3)铁排在铜的前面,故铁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亚铁盐,因为铁粉少量,故溶液中仍有铜离子,故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

  为:Fe2+、Cu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Fe2O3;(2)3Fe+2O2Fe3O4;(3)Fe2+、Cu2+;Fe+CuSO4=FeSO4+Cu;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题目所给信息,是少量的铁粉,故硫酸铜为完全反应,溶液中仍有铜离子.

  三、(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8分,其中15小题3分,16小题5分)

  15.(2013?泸州)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A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a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36

  (1)表中a值为 64 ;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g.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求得a值,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求出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2)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故可根据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和以上求得的碳元素的质量求出有机物的质量,然后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求法求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6+a+0+0=0+0+44+36,求得a=64;

  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故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为:44g××100%=12g

  (2)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故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4g,有机物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故有机物的质量为:12g+4g=16g;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

  故答案为:(1)64;12;(2)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物的质量就是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和.

  16.(2013?泸州)将一定质量金属Mg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2g.

  (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MgCl2的质量为 9.5 g.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为2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5.8 g

  (3)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氢气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即可;

  (2)根据氯化镁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镁的质量;

  (3)根据氯化镁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MgCl2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95 2

  x 0.2g

  ,x=9.5g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MgCl2的质量为9.5g.

  (2)设所加20g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z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9.5 y z

  ,z=5.8g

  ,y=8g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8g.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故答案为:(1)9.5;(2)5.8;(3)40%.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7.(2013?泸州)有A、B、C三种化合物,已知A是强酸,B是硝酸盐,C是强碱,它们都溶于水,能发生以下反应:B、C混合,生成蓝色沉淀;A、C混合,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试推断:B的化学式为 Cu(NO3)2 ,C的化学式为 Ba(OH)2 ,E的化学式为 BaSO4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

  B是硝酸盐,C是强碱,它们都溶于水,B、C混合能生成蓝色沉淀,可以知道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那么B为硝酸铜;A、C混合能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硫酸钡,由于氢氧化银不稳定,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判断C为氢氧化钡,那么白色沉淀E为硫酸钡,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B是硝酸盐,C是强碱,它们都溶于水,B、C混合能生成蓝色沉淀,可以知道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那么B为硝酸铜,其化学式为:Cu(NO3)2;A、C混合能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硫酸钡,由于氢氧化银不稳定,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判断C为氢氧化钡,其化学式为:Ba(OH)2;,那么白色沉淀E为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

  故答案为:Cu(NO3)2;Ba(OH)2;BaSO4.

  点评:

  对于推断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

  18.(2013?泸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碳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不变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燃烧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然后生成物几乎不占空间,从而造成气压差,则进入的水就是消耗的氧气的量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2)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主要是根据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气体造成气压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故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用碳代替红磷,碳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不变,故不会进入水;

  (3)乙同学要想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必须消耗掉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可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2)碳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不变;(3)NaOH;

  点评:

  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
下载地址

下载该资源的还下载了:
下载说明
  •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
  •  小时内删除,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 ☉本站部分课件为网上搜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 最新添加
    点击排行
    1234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赣ICP备09013534号-3 
    Copyright © 2011-2012 www.hjs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234